大家是否曾注意過,許多日本怪談或恐怖片的舞台背景,不約而同的都是設定在「夏季」?而這個不成文但又極度巧合的現象,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?就讓我們繼續看~下~去~。
在休閒娛樂選擇相對少的古早時代,看戲可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解悶活動之一,而當時的戲劇也與現代的影視作品相同,會結合當代的時事、節慶,上演各類不同的主題劇場。因此,若要說到日本夏季最具代表的傳統節慶,你會聯想到什麼呢?沒錯,就是「お盆」-盂蘭盆節囉! 盂蘭盆節類似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「清明節」,隨著地區不同,時間點及儀式細節都會略有差異。而在很久以前的盂蘭盆節,大約是在農曆的7月13日~16日之間舉辦,一直到了明治維新後,才改為跟現在一樣的陽曆8月13日~16日之間。人們相信在這為期4天的盂蘭盆節期間,逝去的祖先與親人會返回人間,因此大家會返鄉祭祖,舉行「迎え火」及「送り火」儀式來接送祖先的靈魂,同時也會備好用黃瓜或茄子做成的「精霊馬」等各式祭品,供奉並感謝祖先的靈魂。然而,若這些逝去的靈體對人世懷有著怨念、無法成佛,傳言就會以怨靈、孤魂野鬼的型態出現。因此,在盂蘭盆節這樣渾然天成的習俗設定之下,夏季限定的「怪談」劇場題材就此誕生了。 ※冷知識小補充:當時的A咖演員在盂蘭盆節期間大多會安排「土用休み」,意即「暑期休演」,許多次要演員就會趁著這個”檔期”大量演出賺外快。因此,有學者認為這或許就是促成「每到夏季就會有大量怪談作品」上映的主因之一。
主要描述女主角因摔破主人貴重的盤子而被丟入井底身亡,每到深夜時分,井底就會傳出女性哀怨的聲音,「一枚、二枚……」的數著盤子。此作是18世紀初,著名的「歌舞伎」劇本之一,後續在浄瑠璃、講談、落語等傳統藝能表演中亦可看到此題材的演出。而此怪談在日本各地都有盛傳著不同版本的民間傳說,十分推薦喜歡考古、發掘當地傳說故事的朋友喔!
1825年,由四代目鶴屋南北改編自元禄時代的真實事件。描述一位被丈夫陷害而誤喝毒藥導致毀容,最終含恨而死的女主角死後化身為怨靈向丈夫復仇的故事。此作在「歌舞伎」中是十分著名的劇本之一,隨著不同演出的版本則略有不同。直至現代,更有被翻拍成電影、電視劇甚至是動漫作品。無論是喜歡看傳統藝能表演,或是日劇、動漫的朋友,不妨可以找來觀賞,體驗一下得以留傳200年之久的怪談經典魅力所在!
1864年,由三遊亭圓朝改編自中國明代小說《剪燈新話·牡丹燈記》的落語腳本。描述著一位為愛而苦惱死去的女主角死後化作幽靈,每晚提著燈籠與愛戀的男主角會面,後來卻被男主角的朋友揭發真相而將其封印起來。最終,卻又因為朋友的背叛,成功解除封印,殺死男主角得以復仇。此作後續亦被翻拍成多部影視作品,其中又以二葉亭四迷將原作內文改為「言文一致」,意即讓劇本能以「口語體」的方式呈現,而被視為影響後世文學及演藝領域甚鉅的作品之一。
點單字看翻譯
日語會話
基礎字彙
日語聽解
日語文法
生活旅遊
職場商務
日本語特區
日語俱樂部
ACG動漫電玩
JCamp活動教學
線上日文檢定